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实习生 张小悦图/受访者供图
发出全国首例“人身安全保护令”拘留令、首创全国离婚财产申报制度、探索开设 “父母课堂”解离异父母心结……十多年如一日,在审理家事案件中,她乐此不疲,帮助数百对夫妻重归于好。
(资料图)
她就是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、四级高级法官钟劲松,深耕民事审判十五载,审结民事案件超5000件,改判案件仅22件,且无一错案。2015年,中山法院探索组建专业化的审判团队,钟劲松担任家事单元审判长,带领团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在每年近千宗家事案件里实现了高达78%的调解率。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,她也因此获得中山市首届“十杰法官”,中山市第一届“审判业务专家”,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、二等功,“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”,“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创设多项审判制度获全国、全省推广
2005年大学毕业后,钟劲松进入中山法院。刚开始跟前辈办案时,钟劲松频频接触离婚案件,看着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,在法庭上针锋相对,那一刻,一颗调解的种子在她的心中默默种下。
2008年,钟劲松开始担任助理审判员审案,审理各类民事案件。最让她头疼的就是琐碎的家事案件,尤其是涉及财产分割的家事纠纷中,为了查清当事人的财产情况,得天天跑有关单位办理查询和查封冻结手续,疲于奔命还是其次,关键是审判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。
善于钻研的钟劲松于2013年在全国首创离婚财产申报制度,明确婚姻财产由当事人自行申报,不申报而被查实的将不分或少分财产。这一制度经最高法院点名推广后在全国各地法院普及,并载入2023年新实施的《妇女权益保障法》。
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,在司法实践中,钟劲松敢于创新,早在2010年她就发出全国首例“人身安全保护令”拘留令;创新实践离婚冷静制度、婚姻修复指导制度等。她还参与起草《广东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程序指引》,多项上述创新制度吸纳其中,也成为全省法院审理该类案件的指南。
创设“父母课堂”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
家事纠纷,以和为贵。钟劲松经过两年多与中山市妇联、市司法局、民政局各部门协调沟通,达成引入家事调查员、家事调解员的合作协议。在她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,全市建立起了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机制的框架。2018年,钟劲松带领团队首创“离前一课”婚姻辅导课堂的集中调解模式,她第一次上课就取得半天成功调解9件离婚案件的成绩(其中调解和好5对,调解离婚4对),自此带领合议庭年均修复约120对婚姻,婚姻修复和好率达85%以上。
然而,家事纠纷实践中最激烈的、法官最棘手的,还是子女抚养争议的审理。“现行法律对离婚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障较薄弱,父母双方为直接抚养权的争夺,可以说到了白热化程度,这种高冲突、深矛盾的关系,导致其孩子出现了很多心理以及行为的问题,甚至患上抑郁症、自闭症等。”钟劲松说。
2019年,钟劲松通过将原创的“亲子关系评估”“子女抚养规划”“量身定制探望方案”三大程序制度与专业心理干预相结合,创设“父母课堂”这种具有“集中教育指导+调解”双重功能的高效解纷模式。
据介绍,“父母课堂”模式指引两级法院对于涉未成年子女抚养争议案件,从过去无法调解的硬骨头,到2019年调撤率72%,2021年84.5%,直至2023年第一季度攀升至92.3%。2022年,钟劲松作为中山中院家事合议庭审判长,在全市首发《家庭教育令》,同时在全国首次将“家庭教育指导”纳入“教育令”的内容,该模式被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所吸收。
审理超5000件案件无一错案
2023年,钟劲松又开创了“父母课堂”进村居系列活动,为诉中诉前诉后群众同时上课调解。不仅如此,她还发起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,探索构建以中级法院纵向指导参与,推进基层法庭、镇街妇联、综治、公安、司法横向联动的“纵横交织、多口归一”的新型诉源治理模式,行走在民事审判一线的她不断前进。
在群众口中,她是弯腰低头用心用情的法官。2021年初,钟劲松调解的一例“女方三年无法见到孩子致抑郁”的离婚案,经一天调解后女方探望孩子畅通无阻,亲送感谢信。钟劲松先后多次收获胜败当事人赠送的锦旗牌匾,正如当事人对她的评价:“为毫不相干的人办实事,谋幸福”。
十五年来,钟劲松审理的案件超过5000宗,而改判案件仅22件,且无一错案。连续五年她撰写的判决书获市法院“优秀裁判文书奖”,审结的案例多次被评为“广东省优秀妇女儿童维权案例”。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责编 | 何昱校对 | 潘丽玲